发布时间:2024-11-05 13:29:57 来源: sp20241105
人民网北京8月12日电 (记者栗翘楚)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8月8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2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87.8万辆,单月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50%,达51.1%,较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
达成这一历史性节点,比原定计划提前了1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是中国绿色交通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显著标志,新能源车在市场终端得到更多消费者支持与认可的同时,中国汽车产业正迎来深刻变革。
这一变革不仅仅体现在销售端。8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加强电动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充分利用电动汽车储能资源,全面推广智能有序充电;支持开展车、桩、站、网融合互动探索,研究完善电动汽车充电分时电价政策,探索放电价格机制,推动电动汽车参与电力系统互动。
以电池技术为例,近年来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高,续航里程大幅增加,充电时间不断缩短,使得新能源汽车在使用便利性上逐渐接近燃油车。与此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新能源汽车增添了强大的竞争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功能应用不仅提升了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还满足了消费者对于科技感、智能化的追求。
此外,在“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下,各地正紧锣密鼓推进交通运输设备更新和城市公共交通新能源车替代。近期,上海、湖北、江苏等地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对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占比提出明确要求。
以上海为例,《上海市交通领域大规模设施设备更新专项工作方案(2024-2027年)》提出,计划到2027年底前上海市公交车、出租汽车全面实现新能源化年均更新车辆超过总量的9%。
产业变革,归根结底是技术创新方面的突破。业内专家表示,国内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新能源汽车市场普及迈上了新的台阶,主要得益于中国制造业不断强大带来的产业链优势的赋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成熟完善和规模效应则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从电池原材料的研发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再到互联网生态的构建,全产业链协同发力,推动着电动化、智能化进程的加速。
公开数据显示,过去四年,中国主流汽车品牌的研发投入是四年之前的2.5倍。以比亚迪为例,2023年比亚迪全年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7%达到近400亿元,自宣布造车以来的累计研发支出超1400亿元。国产自主品牌一项项专利转化为生产力,不断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样的驾驶体验。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不仅为产业提升提供动力,也为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开拓了广阔的空间。2023年,中国以491万辆的成绩跻身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大国,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汽车企业不仅跻身世界前列,还实现对合资企业的技术反向输出,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实力。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上汽等登上全球汽车集团TOP20榜单。在最新发布的《财富》500强榜单上,比亚迪从2022年度的第436位跃升至2024年的第143位。
东兴证券分析,下半年新能源车增长仍具韧性。供给端,下半年仍有诸多新车型即将落地上市,高压快充渗透提速,同时高端插混车型持续放量,叠加产品智能化趋势显著,带动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增长,产品力提升和供给丰富有望不断拉动需求增长;需求端,以旧换新等政策催化下终端消费需求亦有望逐步释放。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将不断提升,价格将更加亲民,市场渗透率有望继续提高。
(责编:杨曦、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