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文旅盛宴的文化味,够劲儿

发布时间:2024-11-05 06:29:28 来源: sp20241105

  庙会年味足、灯会人气旺、博物馆受热捧——

  这场文旅盛宴的文化味,够劲儿

  逛庙会、看灯会、赏文博大展、品非遗美食……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除了多项数据指标表现抢眼,欢喜过年文化味浓、传统文化出新出彩也成为这场文旅盛宴的一大亮点。

  这个春节,人们享受着阖家团聚的幸福,也在旅行中品味各地的文化风情。历史文物、非遗技艺、特色民俗与新年的红火氛围融为一体,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活力。这场文旅盛宴的文化味,够劲儿!

  1.多彩年俗让新年人气旺年味浓

  “太热闹了,感觉又找回了小时候的过年氛围。”在北京居民张芸的记忆里,传统庙会就是年味的象征。大年初一,她和家人早早来到北京厂甸庙会。庙会上,巡游表演精彩不断,皮影作品、年画展、写福字活动等文气十足。今年春节,北京庙会全面开放,龙潭庙会、地坛庙会、八大处庙会等几处新年庙会盛况空前,来自各地的游客在浓浓的烟火气里感受地道的“老北京味儿”。

  舞龙舞狮、跑旱船、面塑泥人、高跷杂技……各地的庙会呈现着当地传统特色文化,迎接着来自八方的游客,让这个新年人气更旺、年味更浓。

  除了年味十足的庙会,灿烂夺目的灯会也备受游客青睐。流光溢彩的花灯令很多市民游客流连忘返。近几年,彩灯技术不断更新,迎春灯会与国风潮流、地域文化、年节文化、科技元素结合起来,充满创新创意和人文气息。

  在山东,淄博花灯艺术节首次采用大型花灯和沉浸式演出融合的模式。有着悠久历史的四川自贡灯会今年则引入了新材料,《如梦飞天》灯组首次尝试采用水溶性树脂塑形,使人物面部犹如真人。在上海,豫园灯会成为人气最旺的地方之一,众多市民游客慕名而来,欣赏“一夜鱼龙舞”的盛景。“今年的灯会延续了去年山海奇豫记主题,开启了山海经主题,街道上方大量的金鱼彩灯,建筑上盘踞的巨龙彩灯,让人如同走进龙宫,这就是中式浪漫吧!”网友“小凯”在社交平台讲述自己游览豫园灯会后的感受。

  春节前夕,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北京隆福寺文化街区等102个单位入选。这些集聚区创新打造丰富多样的夜间消费业态,人们在这里品美食小吃、看花灯,体验“夜生活”的乐趣。在福建三明市的泰宁古城,游客可以观看旱船、花轿、鱼子灯等特色民俗巡演,品一品擂茶,玩一玩猜灯谜,夜晚时分还能偶遇“古城巡更”。“我们积极营造‘旅游活、人气旺、消费火’的氛围,打造晚茶夜市、大金湖鱼城等夜间美食购物街区,不断丰富游客体验。”泰宁县文体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几年,“汉服”“国潮”颇为流行。在西安、洛阳、杭州等地的历史文化街区,不少游客身穿汉服“打卡”拍照。“这是我们新上的有龙元素的头饰,戴上特别应景,另外新唐装也很受欢迎。”洛阳一家汉服店里,店员手拿青色龙形头饰介绍道,“春节前夕开始,销量就明显上涨,穿汉服过新年是很多人喜爱的过节方式。”

  2.非遗文化为新春增添浓厚氛围感

  “没想到第一次来就看到了这么精彩的潮汕英歌舞,表演很有气势,‘中华战舞’果然名不虚传,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不久前,来自广州的邱先生和好友来到汕头,得知有英歌舞表演后,他们早上6点多就赶去观看,在现场热烈氛围的感染下,邱先生也忍不住喝起彩来。

  英歌舞这一充满岭南艺术特色的非遗项目,近年来在社交媒体上“出圈”。随着新春到来,英歌舞的鼓槌声不但在潮汕各大城镇、乡村敲响,更是走向海外,向全世界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春节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各地多样的非遗文化项目集中亮相。非遗展示展演和民俗活动遍地开花,喜庆热闹的秧歌会和舞龙舞狮,仪式感十足的“社火”,流光溢彩的打铁花,都为新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味。

  除了精彩的表演项目,非遗手工艺、非遗美食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成为很多人旅程中必不可少的“打卡”项目。近日,来北京旅行的王新体验了一场非遗手工过大年的活动,他还兴致勃勃地将自己手工制作的成果展示在网络上,“我学习制作了福字掐丝珐琅画、非遗绒花,学一门非遗手艺、品尝一道非遗美食,都让旅行变得更有意义。”王新说。

  在吉林延边,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开展了宫廷米糕非遗体验、朝鲜族陶艺制作、品尝传统米酒等活动。“我们园区里有朝鲜族服饰、米酒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还有秋千、跳板、摔跤等非遗项目场地设施,文旅资源的融合碰撞给游客带来新奇的体验。”中国朝鲜族民俗园经理朱保坤说。

  古城、古村、古镇往往是非遗民俗文化最聚集的区域。春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发动各地依托本地非遗项目和传统年俗,在古城内广泛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打造全国“古城过大年”活动,推动春节文化保护传承。在河北滦州,国家级非遗滦州地秧歌欢乐喜庆,颇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在山西平遥,新春祈福、点“靓”古城等民俗活动持续上演。还有很多游客选择了烟火气浓重的乡村古镇游,他们带着家人在古村镇租一间民宿,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日常,品尝独具特色的地方年菜。带着浓厚传统气息的年味,唤起无数人的乡愁记忆。

  “这里的年俗和我们那里有相似,也有不同,没想到江南古镇在过年期间才是最有味道的。”从上海来到浙江旅游的周女士对绍兴安昌古镇印象深刻,她和家人在这里品黄酒、写福字,还学了一点越剧。青石板路、小桥流水,亲切的乡情扑面而来。

  3.文博旅游火热折射消费升级趋势

  祈福纳吉,共迎新春。今年春节,打卡博物馆、石窟、寺庙、文化遗址等历史文化场所,成为春节出游的另一大亮点。多家旅游平台的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文博机构人气爆棚。文物上新,新文创出炉,新春特展与观众见面,传统与现代交织,人们在与文物的近距离接触中,感受传统历史文化的浸润。

  据国家文物局初步统计,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7358万人次,同比增长98.6%。各地“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策划推出特色主题展览和系列文化活动8500余个。

  “春节前几日,博物馆的门票就早早售罄了,正值寒假期间,亲子游客明显增多,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学习,我们也准备了精彩的演出和互动项目。”三星堆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春节期间,三星堆博物馆都会在园区举行主题为“古蜀祭祀大典”的文艺演出,三星堆新馆开放后,今年新年大典也进行了升级。

  此外,不少博物馆推出的龙元素特展成为亮点,国家博物馆推出“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站”,天津自然博物馆在春节假期推出《云起龙骧——龙年生肖展》《重新发现恐龙特展》等展览,阐释龙元素的丰富内涵。

  拥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城市和景点在春节旅游目的地中占了重要席位。春晚上西安的“国风”分会场对传统文化的精彩演绎,让本就是旅游热门目的地的西安冲上热搜。马蜂窝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西安的热度大涨400%。城墙灯会、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是游客体验国风文化的首选,人们走进主题街区,感受“古都长安”的风采。

  在热门旅游城市北京,故宫、颐和园、长城等经典景区游人如织。春节期间,导游郭志伟带的“长城文化精讲团”每天都发团,在慕田峪长城参观过程中,他向游客讲解了很多长城相关文化。“我们的团大概四五十人左右,以亲子游客为主,我希望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他们普及历史文化知识。”郭志伟说。

  专家指出,当前文旅市场快速恢复,高品质文化旅游需求释放,文化游、文博游的火热,折射出了消费升级的趋势。各地要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出个性化创新产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为文旅市场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光明日报 记者 鲁元珍)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