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3:23:43 来源: sp20241110
孙云毅(中)在和同事交流琉璃制作技艺。 王旭辉摄
【绝活看点】
40多年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孙云毅在传承博山琉璃吹制艺术手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熟练掌握博山鸡油黄与鸡肝石琉璃烧制技艺。2021年,他主持的“鸡油黄、鸡肝石琉璃色相稳定性深入研发”项目,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步入位于山东淄博市博山区的孙云毅琉璃工作室,一件件鸡油黄琉璃艺术品摆满展架,光泽晶莹。花瓶、茶杯,琳琅满目;各式题材的作品寓意美好,栩栩如生……
鸡油黄是瓷器釉色名的一种,因其独特的色泽和油润度而得名。应用鸡油黄的琉璃艺术品润如玉、声如磬,流光溢彩,很是精美。
离开工作室,沿着小巷步行,循着窑炉轰鸣的声响,记者走进孙云毅的琉璃烧制工坊。
只见孙云毅拿起吹管,将吹管伸进1300多摄氏度高温的坩埚。他挺直身板,搅动吹管,抬手一抻,将吹管取出,吹管的一端裹满火红的琉璃溶液。
之后,孙云毅拿着吹管,站上板凳,深吸一口气,鼓起腮帮子,对着吹管的一头用力吹气,吹管另一头的琉璃溶液瞬间鼓起,形成一个饱满的圆形。
伴随温度降低,火红的琉璃逐渐变为深红色,此时,孙云毅取来搓板等工具拍打塑形,再用其他工具将其搓圆,最后,再用葫芦钳将它剪下来,一件鸡油黄琉璃的半成品初现雏形。吹制是琉璃工艺品制作过程中的关键一步。“琉璃的形状都是靠‘吹’出来的。”孙云毅介绍,琉璃工艺品制作的每个步骤都得一气呵成,容不得半点马虎。
从小跟随父辈学习琉璃的制作方法,孙云毅始终在探索实践的路上不断前行。琉璃制作需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夏天时,工坊内温度时常超过40摄氏度,冬天时,室内外温差较大,额头上的汗水到室外一下就变得冰凉……“只有吃得了苦、沉得下心,才能掌握好这门手艺。”孙云毅说。
鸡油黄琉璃的半成品呈现红色,不带一丝黄色。“来,咱去退温炉前瞧瞧。”看到记者眼中的疑惑,孙云毅把记者带到退温炉前。打开炉壁,炉内,几件琉璃制品泛着黄色。“成型后的琉璃制品,要放入退温炉中,经过十几个小时退温,琉璃表面颜色才会变为黄色。”孙云毅说。
颜色改变的秘诀,藏在原料里。俯下身子,孙云毅从一旁的料斗中抓起一把原料,放在手中反复揉搓。他手上的原料由数十种材料搅拌而成,颜色发黄,犹如细沙。多年来,孙云毅不断调整原料的配方来提高烧制的质量,并融入符合环保要求的新材料。2013年,孙云毅主持的“一种鸡油黄琉璃的生产方法及玻璃以及基于此玻璃的浮雕加工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退温之后,鸡油黄琉璃的制作还要经过打磨与绘制两道工序。通过磨轮打磨、抛光,鸡油黄琉璃变得外壁光滑、质地坚硬,但因此时的琉璃表面光滑,无法直接上色,孙云毅需要在外壁镌刻图案,随后对图案进行上色,一件鸡油黄琉璃作品才算制作完成。“琉璃制作过程复杂,只有不断钻研,才能不断精进手艺。”孙云毅说。
前不久,博山区举办琉璃艺术周活动,孙云毅专门设计了一款特色琉璃摆件展出。在设计这款作品的过程中,孙云毅还体会到科技进步对于琉璃制作的推动。“过去,想看一看手稿上的作品到底什么样,都要用窑炉烧制出来,比较耗时耗力。”孙云毅说,“如今,有3D打印技术的帮助,烧制前就可以看到手稿转换而来的参照作品。在科技进步的助力下,这门手艺一定能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5日 06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