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寒不落——监狱民警刘青松的走访帮扶路

发布时间:2024-11-09 14:46:38 来源: sp20241109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 题:青松寒不落——监狱民警刘青松的走访帮扶路

  新华社记者白阳

  高墙之内,他尽心尽责,帮助罪犯走上新生之路;高墙之外,他跋山涉水,帮助罪犯孩子成长成才。他是四川省攀西监狱三级高级警长、教育改造科副科长刘青松。从警二十六载,他在教育改造罪犯的工作中,用真情换真心、用爱传递爱,把温暖传递到高墙内外。

  困难罪犯子女的“青爸爸”

  “助学金我已经收到了,谢谢你们对我和我家庭的帮助……”在成都读大学的小宇(化名),隔三岔五就会给“青爸爸”写信。

  小宇的父亲是刘青松所在攀西监狱的一名罪犯。“我通过读书走出农村,成为一名光荣的监狱民警。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我想给孩子们一些希望。”谈起帮扶困难罪犯子女的初衷,刘青松这样说。

  2011年,刚上任攀西监狱教育改造科副科长的刘青松遇到一起罪犯企图自杀的事件。原来,罪犯彭某和弟弟同时入狱,照料家中8个小孩、2个老人的重担全落在彭某姐姐一人身上,不堪重负的姐姐濒临崩溃。

  得知情况后,刘青松踏上了200公里的走访路。山路坎坷、崎岖泥泞,刘青松一大早出发,到达时已是夜露深重。年迈病重的老人、衣不蔽体的孩子……眼前的景象让刘青松感到分外沉重。他翻遍口袋里的钱交给彭某的姐姐,连声安慰道:“有党和政府在,不要怕。”

  帮助一个孩子就能挽救一个家庭,挽救一个家庭就能和谐一片社区。刘青松以解决罪犯未成年子女困难为突破口,开辟了教育改造工作的新阵地。

  大凉山的村寨,分散在重重高山深谷之中,常常要先坐汽车、再换摩托车,甚至手脚并用地攀爬才能到达。凭着一股子倔劲,刘青松的足迹遍及凉山州17个市县。12年来,他成功争取帮扶资金360余万元,帮扶困难学生3000多人次,改写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命运。

  搭建“四位一体”帮扶关爱联动机制

  不少罪犯家庭面临的困难千头万绪,仅靠资金救助无法根本解决。在刘青松和同事的努力下,一个“政府帮扶、部门联动、社会包容、家庭接纳”“四位一体”的帮扶关爱联动机制逐步构建起来,让更多社会力量投入教育改造工作中。

  2013年,无户籍罪犯杨某向刘青松求助,希望将其无户籍的非婚生女儿落户到奶奶家上学。然而,孩子的身份信息不明、出生信息缺失,办理手续困难重重。刘青松反复找杨某谈话,分析梳理出孩子出生的医院和大致时间后,一边请当地卫健委核查、办理孩子的出生证明,一边委托有关部门联系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亲子关系,随后联系当地公安局对接落户事宜。历时4个月,女孩终于成功落户并顺利入学。

  家里的困难解决了,心里的牵挂放下了,许多接受帮扶的罪犯表现越来越好,还带动更多罪犯真心接受改造。

  邀请政府部门来狱开展帮教活动,定期开展亲情帮教活动,增强罪犯改造信心和动力;组织开展罪犯自学考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和驾驶证到期换证等,增强罪犯就业创业能力……12年来,刘青松和同事不断丰富监狱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帮助38名罪犯取得自考毕业证、3013名临释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574名临释人员参加创业培训、142名驾驶证到期罪犯换领新证。

  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重新找到了支点和希望。“村里的老树记得你,村里的阿妈记得你,岁月冲不走,你来过的足迹……”这首罪犯们为刘青松写的歌,道出了他们的心声。

  让爱心和力量不断涌入大凉山

  刘青松的事迹,深深感染了身边的人,“双百政法英模”、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十大法治人物”等荣誉纷至沓来。2019年,“青松工作室”在攀西监狱挂牌成立。以此为“原点”,越来越多的民警职工加入志愿队伍,发展为全省监狱逾4000人的“深蓝志愿者”团队。

  志愿者们规范并推广“青松工作室”经验,健全完善“重塑守法公民、助力乡村振兴、送法进村进校,困难帮扶、心理援助、爱心传递”六大功能,帮扶对象向受害人家庭及其他困难家庭孩子延伸,工作内容从单一的帮扶转向广阔的公共法律服务领域。

  如今,刘青松和“深蓝志愿者”与凉山州侨办、凉山州关工委等14个单位组织合作,为罪犯贫困家庭在读子女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短期救助与长期帮扶相结合、助学与就业相结合的15个社会助学项目。帮扶其他监狱罪犯子女170人,探索凉山片区监狱帮教帮扶体系建设;探索延展受助对象范围,将受害家庭和社会其他贫困学生纳入帮扶计划。截至目前,累计协助落实罪犯困难家庭适龄儿童入学60人、民政救助107人、协调解决落户132人,为68名其他社会困难学生提供帮助。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刘青松忠诚践行司法为民的精神,正在大凉山中不断传递,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与希望。

(责编:梁秋坪、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