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8:13:44 来源: sp20241105
【记者走军营】
走进海军航空兵某部宿舍楼,几句标语映入眼帘——用生命救援生命,用时间赢得时间,用责任扛起责任。这看似简单的三句话,却是舰载直升机搜救员们始终坚守的信念。他们是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被誉为航母的“第五道阻拦索”。
张闯便是其中一员。特殊的使命,重大的责任,时刻驱使着他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劲。第一个执行大风浪救援任务,第一个参与夜间搜救演练,第一个跳入冰海……这些年,张闯一步一个脚印完成各项攻关实验,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制约战斗力提升的难题,为航母舰载机战斗力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快’是海上搜救最重要的标准,搜救越快,落水飞行员获救的概率就越大。”张闯说。“怎么才能更快?”这个答案,就藏在一次次的起降中。
一日清晨,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响起。张闯和机组成员迅疾起飞。快!必须快!张闯心里清楚,随着天气变化,水下环境也将发生改变,救援难度也会随之增加。“找到了!”伴随着搜救电台信号越来越强,一抹红色烟雾出现在不远处,直升机迅速飞至目标上空。正在此时,风向突变,机组不得已再次进行现场协同。“时间就是生命!”张闯冷静分析海况和风速情况,得出可以施救的结论。他下定决心,果断出舱。下放过程中,张闯在机组的配合下,准确落到落水者身边,成功完成救援。又快了!看着手中的秒表,张闯脸上露出一丝喜悦。从发现目标到成功救起,比上次更快了。
夜间海上搜救难度之大、风险之高,丝毫不亚于舰载战斗机夜间着舰,而且无经验可借鉴、无教材可参考、无教员可带教。夜间搜救中,张闯不仅要根据飞机距离目标的位置引导飞行员不断修正飞机姿态,还要操纵绞车放下搜救员出舱营救,每一项都容不得丝毫分神。“夜间搜救风险太大,大家都是凭着勇气、背负着使命去拼。”有时为了把一个动作做到完美,他们甚至进行过上百次的训练。经过数月苦练,机组夜间搜救能力取得重要突破,初步探索出了舰载直升机夜间海上搜救训练方法。
“执行搜救任务是我们的使命,能够随时出动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张闯说。为了尽快找到冬季海上救援方法,摸清楚落水者在落水后不同时间段的生命体态特征,团队研究决定由真人扮演落水飞行员采集数据,张闯毫不犹豫第一个报了名。
训练当天,寒风刺骨,海面上浮冰像断裂的大网。深吸一口气,张闯纵身跃入冰海,极寒的冰水如针扎在身上。任务结束后,他来不及休息,迅疾配合航医把下水后各个阶段的心理、身体状态记录下来,为团队提供了宝贵的冰海救援经验,向成功实施冰海救援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这些年,张闯荣获二等功一次、三等功3次,两度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一个个荣誉背后是他对舰载梦想的执着追求。那年,单位刚刚组建,新单位、新机型、新战位,一切都是未知数。在没有搜救骨干的情况下,张闯主动挑大梁、担重任。
那些日子,面对舰载飞行的全新思维理念、全新组训模式、全新训练课目,他边学习、边请教,边研究、边实践,发现问题现场研究解决,针对理论盲区和技术弱项加班加点钻研,装备操作手册被翻卷掉页,学习笔记记了数十本……最终,张闯和他的团队逐步掌握多种救护方法,参与制定修改完善各类战法方案十余份,有效提升部队整体搜救能力。这些年来,张闯和他的战友们在任务中不断摔打,瞄准边界盯着极限练,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
航母舰载直升机部队成立的十余年里,张闯是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奋斗者!如今,他将继续以奋斗者之姿跑出强军加速度,勇攀能力新高峰。
(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简鸿澈 康晨)
(责编:宋美琪、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