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3:35:00 来源: sp20241105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成为贯穿其中的关键词。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支撑全面创新的制度性、基础性框架基本建立,推动我国如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势迅速提升。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超过3.3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申请量、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多年蝉联世界第一,高被引论文数保持世界第二位;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向中国创造稳步迈进。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顶级科技集群排名,拥有24个全球顶级科技集群的中国成为拥有最多科技集群的国家,其中深圳-香港-广州、北京、上海-苏州3个科技集群位列全球前5位。
鲜活的数据,彰显了我国全力奔向科技强国的强健步伐。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显著增强了各类主体创新动力,提升了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打破观念和制度藩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集结号吹响,各部门、各地迅速行动起来,做好顶层设计、做细配套措施。
《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从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等8个方面提出30条改革意见,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绘就科技体制改革“施工图”,143项任务已高质量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修订实施,将改革成果固化为法律;新一轮三年改革攻坚加紧实施,极大释放了创新引擎的动能。
为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2023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对科技管理体制进行系统性重构,以更好统筹科技力量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按照党中央部署,科技部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破除制约科技创新活力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表示,科技部将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加快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良性循环;健全科技创新治理机制,完善新技术研发应用的法律制度,优化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良好土壤。
力促科技同经济共融
向深水区挺进,啃难啃的骨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科技体制改革正确方向。
这些年,科技体制改革在国家改革全局中发挥了引领性作用,支撑和带动了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领域的体制改革。
“科技体制改革始终围绕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这条主线。”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丁明磊说,近年来,我国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释放的强劲“动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势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不仅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也传递出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重要信号。
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方面,我国一直在政策、要素和项目等方面持续发力。比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企业参加或牵头的占比接近80%,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统一提高到100%,出台行动方案引导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等。
在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方面,完成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有效打通了从科技到经济的转化通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加速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在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方面,我国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
随着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科技型企业迅速壮大,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连续多年超过75%。一大批国资央企、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参与以创新联合体为抓手的产学研协同攻关,在体制机制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保障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激发创新与创造活力
把人的创造性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更好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潜能,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以贯之的初心。
2018年7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这份长达14页的文件,意在构建科学、规范、高效、诚信的科技评价体系,探索分类评价的实现路径。
随后,我国4年开展3轮“减负行动”,通过减表、解决报销繁、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问题等措施,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并支持更多青年在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
一系列以人为核心的改革,让科研人员从烦琐的事务中、从不合理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脱出来,让时间和精力回归科研本身。
扩大预算调剂自主权,“买酱油的钱可以用来打醋”了;改革重塑国家科技计划体系,“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支持科学家大胆探索;“破四唯”“立新标”并举,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正在形成;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全链条培养机制,在重大科技任务中培养造就领军人才;持续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健全科研人员全职业生涯激励制度……
一系列以人为核心的改革,让科学家拥有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创新创造活力得以更好释放。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潜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