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21:18:44 来源: sp20241109
在海南省文昌市成长、到澳大利亚墨尔本求学并创业、回中国开公司、在中澳间奔忙、开拓多国业务……澳大利亚海南总商会副会长、丹德农食品(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符应身上有许多新生代华侨创业者的共同特征:懂市场,爱“折腾”,有追求。符应说,进入和牛产业10年,他受益于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澳大利亚牛肉产业的成熟基础。把更多优质和牛肉送上中国餐桌,是他一直以来的职业发展目标。以下是他的自述。
从食客到商人
从2013年接触和牛至今,我与和牛产业结缘已10年整。这也是我与和牛产业共同发展的10年。
和牛是日本人工培育出的一类肉用牛品种,是全球公认的顶级优质肉牛品种。上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畜牧业引入日本和牛品种,开始了和牛专业培育、大规模养殖、全球销售的商业进程。如今,澳大利亚和牛已成为全球和牛市场中的主要品类之一。
2009年,我来到澳大利亚墨尔本攻读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澳大利亚的碧海蓝天、清新空气、肥沃草场让我很快就爱上了这个国家。当时,我们硕士班的同学来自十几个不同国家,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运动、探索各国美食,我每天都浸润在多元文化交流的环境里。
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我和同学们一起吃重庆火锅、吃饺子、喝白酒,很多外国同学都觉得尝试独特中餐风味,是一件很“潮”的事。大家边吃中餐边喝酒,很快就熟络起来。美食成为我和外国同学互相了解、增进感情的独特媒介。爱吃肉的我,也在寻觅澳大利亚美食的过程中,爱上了澳大利亚和牛。
对于普通食客来说,和牛的最大特点是肉质“软嫩多汁”。这种独特口感主要源于和牛肉质中丰富的脂肪含量,这些脂肪的熔点只有20几摄氏度,远低于口腔内温度,使得和牛能够入口即化,肉质嫩滑又饱含汁水。
澳大利亚和牛这么好,能不能卖到中国去?我察觉到澳大利亚和牛进入中国市场的商机。对我而言,这样的商机意味着从食客到商人的身份转变。
探索中国和牛市场
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我一直在澳大利亚海南总商会负责商会的日常运营,做一些志愿工作。作为商会里的年轻人,我得到了许多商界前辈的指导和帮助,也因此了解到中澳经贸往来的商机和动态。
2013年,经过澳大利亚海南总商会同乡的介绍,我认识了一些澳大利亚牧场老板和肉商,开始尝试做和牛生意,主要是在澳大利亚采购和牛肉,卖给中国牛肉批发商。
我慢慢探索中国和牛市场。从一个集装箱的货量开始,我的贸易规模逐渐扩大。那几年,我的事业发展进程正好与和牛进入中国市场的起步时期同步。到2016年,我的和牛贸易额一直稳步增长。那个时候,继续挺进中国市场的机会和挑战同时摆在了我的面前——
2016年,我接到一笔大订单。定金付了,牛肉从澳大利亚运到了中国,但订货客户因为资金链断裂取消了订单。我傻眼了。
看着价值几千万元的优质和牛集装箱堆放在码头,我只能硬着头皮想办法——找澳大利亚海南总商会的朋友和前辈借钱,支付欠澳大利亚肉商的尾款;找熟悉中国市场的朋友帮忙,拉起一个3个人的“团队”,寻找和牛销售渠道……正是这段摸着石头过河的经历,让我打开了中国和牛市场细分领域客户的大门。
经过逐步摸索,我们的客户从原来的牛肉批发商,扩大到连锁餐厅、连锁超市和一些主打高品质牛肉的烧肉店。公司的规模也从最初的3个人扩大到近百人。
从2018年到2021年,中国和牛市场迎来一段高速增长期。我们公司打通了“从牧场到餐厅”的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牛肉价格,让更多客户能够买到更高性价比的和牛肉。我们的进口来源国,也从澳大利亚扩大到新西兰、乌拉圭等国。现在,在中国进口和牛市场,我们公司跻身前列,品牌也打响了。
期待黄金发展期
如今,我每年都在中澳之间频繁往来。11月,我们参加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贸易投资厅举办的“澳大利亚牛肉大使——品味昆士兰”招待会和“昆士兰——上海友好州市”晚宴。在刚刚举办的全球知名食品展会——FHC上海环球食品展上,前来与我们交流的外国同行络绎不绝。
我记得,在一次澳大利亚重要客户的晚宴上,他将我作为他“亲密的中国朋友”,介绍给在场的其他客人。当时,他眼中真诚的认可和在场其他客人的热情,让我感受到澳大利亚商人对中国市场的热切关注。
这也是从事中澳贸易10年来,我最深的体会——澳大利亚商人对中国市场日益看重,澳大利亚合作伙伴对我们的认可不断加强。越来越多澳大利亚商人清楚地认识到,抓住中国市场,就是抓住了机会,抓住了未来。我刚开始做和牛贸易时,主要是我们主动找澳大利亚牛肉商洽谈、进货。随着我们品牌在海外市场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客户主动找到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渠道在中国销售他们的和牛。
11月6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访华,释放积极信号。我非常期待,中澳和牛贸易能够迎来黄金发展期。澳大利亚是牛肉行业的传统强国。中国市场对高端牛肉的需求非常旺盛,消费者对和牛品类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和牛需求增长空间充足。我对中国和牛市场的增长潜力非常有信心。
作为奔走在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放牛娃”,把更多优质和牛送上中国餐桌,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的目标。相信肥美香嫩的和牛,将成为越来越多中国食客的舌尖美味。
(本报记者 高 乔采访整理)
【编辑:卞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