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2:23:17 来源: sp20241105
■编者按
珠江奔涌,大桥屹立,前海逐浪。
“超级工程”深中通道的通车,让粤港澳大湾区“A”形交通主骨架补上关键“一横”,曾相隔伶仃洋的珠江口两岸实现“半小时生活圈”。
作为深圳侧最先进入的门户区域,“特区中的特区”前海将随之发生什么改变?南方日报、南方+推出《桥融大湾 潮起前海》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穿云破海连两地,深中通道踏浪来。
作为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最高的跨海大桥,深中通道让珠江东西两岸各市实现1小时内通达,前海到中山更是缩短至20分钟,不只成为大湾区又一个“黄金通道”,也推动“黄金内湾”五朵金花串珠成链、握指成拳,让人才、资本、商品、技术、信息等要素流动更加畅通无阻。
作为深圳侧最先进入的门户区域,扩区后的前海将在黄金内湾中扮演什么角色?起到何种作用?与其他重要战略平台如何分工合作?
●撰文:张玮 蔡敏玲 张秉仁 策划/统筹:张玮
五朵金花“握指成拳” 前海是“黄金内湾”核心
黄金内湾指的是环珠江口100公里的区域,覆盖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珠海、佛山、香港、澳门,可谓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最核心区域,被认为是大湾区发展版图的浓缩版。
而这其中,广州南沙、深圳前海、东莞滨海、中山翠亨、珠海横琴又因为身处靠湾口位置,被称作黄金内湾的“五朵金花”,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有含金量的区域。不过,“五朵金花”虽各自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此前却位置较为分散。
而如今,打开珠江口地图,24公里长的深中通道作为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重要一横,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31公里,东起深圳机场与广深沿江高速二期相接,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马鞍岛登陆,与在建的中开高速对接,不仅为沿线城市提供更多的合作发展想象空间,更让黄金内湾“五朵金花”串珠成链、握指成拳。
“前海扩区后,由原来的14.92平方公里扩展到120.56平方公里,将宝安和南山部分区域纳入,范围覆盖到深圳所属的整个珠江东岸,也恰好覆盖了深中通道深圳侧最先进入的门户区域。”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立明说。
田立明认为,深中通道深圳侧南北走向近50公里海岸线上,海洋新城、国际会展中心、九围国际总部区等大型配套基础设施依次展开,深圳机场、大铲湾码头等海陆空枢纽紧密相连,前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地位将更加巩固,在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扩大服务业辐射范围、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都市圈融合发展等领域,都将面临更优的发展机遇。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前海分院院长曲建也认为,随着深中通道开通,辐射带动西岸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成为前海未来的重要职责与使命。
“前海位于‘黄金内湾’核心区域,将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有效融合。从区域开发水平上看,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资超百亿元,或已超越美国硅谷,同时拥有十多条地下轨道交通系统,交通系统实现地上地下分离和人车分离。深中通道通车后,前海不仅连通中山翠亨,还与广州南沙连接,与东莞滨海有紧密物理接壤,在‘黄金内湾’的区位优势最为明显,且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将在整个区域的联动发展中扮演高端产业集聚区的角色。”曲建说。
“所谓辐射带动,是指人、财、物、产、供、销等生产要素能否快速从一个地区流动到另一个地区。过去前海的辐射带动主要集中在东岸片区,对西岸辐射带动作用相对较弱。”曲建表示,随着深中通道加速人员、资金、物资和数据等生产要素便捷高效流通,各区域会进行分工,有的在高端研发设计领域发力,有的在高端服务领域发力,有的则在高端制造领域发力,实现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的相互融合、配合,形成一个高效运营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也认为,大型现代化基础设施素来有大的经济发展效应,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分工合作,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深中通道通车后,前海更应发挥自身制度创新效应,让其发展经验、营商环境在大湾区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出更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大平台串珠成链 互联互通后要“先联动后错位”
除了赋能“五朵金花”,深中通道也是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区域之间的唯一公路直连通道,实现广州南沙与深圳前海的首次陆路联通,也让南沙、前海、横琴这三大自贸片区串珠成链。
“这些平台通过深中通道进一步互联互通后,首先要鼓励联动,比如制度联动、产业联动。通过联动使得各种要素、产业资本在整个‘黄金内湾’更为畅通,构建更为高效的就业市场、区域市场,打造更为有利的创新创业的环境,来吸引国内、国际市场的各种资源。”毛艳华认为,三大平台之间的共性都是聚焦高质量发展和加强对市场经济的探索,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也表示,正是在各个自贸片区的相互参考和借鉴中,我国对外开放力度才得以变得更大,改革创新更深化。
“比如,针对境外高端紧缺人才15%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最开始就是在前海试点,然后再推广到大湾区内地9市,之后横琴、南沙、河套又结合自身人才需求,做了相应的调整、优化和超越。”郭万达认为,国家级平台要起到改革创新的先行先试作用,深中通道的开通将更加便利这些创新成果复制、应用到更多特色平台上,实现“由点及面”。
而联动之后,毛艳华认为,各重大合作平台或省级平台的定位不同,要遵循各自定位,差异化发展,分工要更加清晰。
曲建也表示,不同区域的定位是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分工布局的。前海服务香港,联动香港着重发展科技创新和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量会计师、律师、建筑师等专业人才能否在前海执业并发展业务,境内外资金能否在前海更高效便利地流动起来,都是其制度创新的要点。
横琴服务澳门,其产业结构中很大一部分是推动实现澳门产业多元化,未来将是一个大规模生活服务区域。南沙则被定位为大型制造业区域,如何让产品更加便利地在区域间流通,是南沙需要承担的责任。
即便是与前海处在同一创新链条上的河套,也因内部所处位置不同,而有所分工。“前海位于科技创新链的中后端,河套面积较小,主要集中在科技和科学研究环节,处于前端或中前端。因此,河套对科研设备和科研人员的通关便利性有着远高于其他区域的要求。”
曲建认为,各区域根据自身功能定位进行制度创新,才能构成整个产业生态系统,深中通道将促使这些区域更高效地运行和链接在一起。
两岸东西联动统一 大江大河才能养大鱼
一直以来,珠江口交通不畅制约着珠西、珠东协同发展,造成两岸经济发展不均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西岸城市的GDP总和仅为东岸城市的1/5,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主要集中在大湾区东岸城市,谋求发展的迫切愿望深植西岸人心。
“向东发展,与深圳汇合”更是中山市政府近几年城市规划的重点。就在深中通道出口旁,66平方公里的深中深度合作区早已成立,包括马鞍岛全岛和附近三个基地。
“珠江东西两岸的产业协作一直都存在,而且已经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了。而深中通道的开通,可以更进一步加密合作频次、提高合作的水平。比如,前海正在大力发展的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海洋产业等,都可以为传统制造业赋能,帮助中山、江门这些城市提升改造传统制造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同时,前海这些产业也将在服务其他城市的过程中丰富其应用场景,使其自身也得到一些优化和提升。”田立明说。
毛艳华表示,通车后,珠三角西岸的城市将与前海建立直接联系,政府、企业层面的交流交往必定更频繁。在这种对接合作过程中,前海一流的营商环境、政府运营模式、服务理念,会在无形当中传递过去,扩大制度创新成果覆盖范围。
同时,他还认为,前海产业的空间聚集密度比较高,面对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产业上应做一些空间上的疏解,可以将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比较低端的产业,通过深中通道向外围转移,腾出更多空间发展优势产业,比如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现代金融业等。
不过,坊间也有一种担心,认为珠江东西两岸一体化发展后,中山优质项目和人才会因“虹吸效应”,被吸引到深圳和前海,加剧城市间产业竞争。
对此,曲建认为无需过分担心,因为深中通道的开通并非只对中山或前海有好处,而是对所有企业有好处。深圳和东莞的协同就是成功案例。东莞的发展直接受益于深圳的带动。通过深中通道,中山也同样可以被带动,即便一些企业的总部迁到深圳,但只要企业壮大,两地就都受益。
“一个池子养不出大鱼,需要大江大河。相比之下,目前深圳的水更深更广。就像浙江与上海的互相配合一样,有些企业总部只有到了上海才能进一步壮大,因为那里的金融服务功能要强大得多。否则,这些企业可能永远只是制造业企业,无法转型升级到跨国公司总部水平。”曲建说。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也表示,通车后,两地企业和人才必然会根据市场做一轮新的选择,高端人才会向深圳流动,需要产业空间的企业和产业会向中山甚至湛江方向一路转移。
“全世界的各大城市,产业分布也是有规律的。这个情况跟大湾区类似,华为终端总部跑到东莞松山湖去,而最核心的总部还是在深圳。前海目前处于一个核心位置,这里的企业发展壮大后,也有可能搬到桥对岸去,从而带动中山的发展。因为基础设施将发达地区跟发展中地区连接起来,产业从中心区域往外迁移,成本就降低了,整个产业在城市群内发展将更为顺利。”肖耿说。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