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跑赢大都市!旅游“出圈秘籍”是啥?

发布时间:2024-11-05 22:11:43 来源: sp20241105

  今年“五一”假期,大家都去了哪里?据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除了大都市和著名景区,县城正在成为出游“新宠”。

  出行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四线及以下城市旅游预订订单同比增长140%,增幅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文旅下沉趋势明显。

  县城旅游,为何越来越受青睐?优势在哪?

01

  反向旅行兴起。县城虽小,却也五脏俱全,交通、住宿、餐饮都有一定基础,如果再加上青山绿水、人文古迹、特色美食,就比去大城市“人挤人”更香了。

  有网友坦言,“县城已经满足了我对旅游的所有想象”。而且,县城的出行消费相对更低。出行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县域市场酒店均价仅为一、二线热门城市均价的一半,400元左右就能住高档、豪华酒店。走进县城并非“退而求其次”的结果,而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02

  沉浸旅行流行。如今的游客,更多的不是为了看到什么,而是调动所有感官,在看的同时,还要尝、听、闻、触摸,乃至更加抽象的心灵感受。他们更在意体验到一种有趣有益的生活方式。

  对于常年处于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人来说,更加向往可以让自己慢下来的地方。亲近自然的县域地带,无疑是另一方治愈心灵的小世界,诸如登山、漂流、骑行、露营等户外运动,也更容易实现。以浙江安吉为例,不仅有超过300家咖啡店,还打造了各类风格的民宿、露营基地以及音乐节等文化活动。

03

  社交媒体触达。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社交媒体尤其是短视频兴起,地方风物穿透时空限制,美食、美景、趣事等都可以通过镜头在指尖传播,触达每一个角落。还有近年来网络流行的“种草”文化:一位网友发现了好去处,会分享给更多人,进而产生传播的裂变效应。

  一些县城把握住了网络传播规律,也在主动借势营销。比如在“五一”前,云南弥勒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摄影家走进弥勒,开展为期2天的摄影采风活动。通过他们的作品“代言”,把弥勒之美“倾泻”在网络,吸引了众多游客。

04

  地方主动作为。2022年,中央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支持具有资源优势的县城发挥专业特长,发展成为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县城;可根据县城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培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特色民宿、养生养老等产业。

  文旅资源再丰富,也不能躺着吃自然和历史的馈赠,而要想办法让资源流动起来,以现代化的、时髦的方式去做保护性、创新性的开发。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2月以来,10个省份共新增127家4A景区,其中65%分布于县或县级市。比如,河北正定县近年来加快推进古城保护提升工作,打造出南关古镇、旺泉古街等特色街区,推动文旅资源和新兴业态融合发展。

  县域旅游,在经济上更有性价比,在体验上更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再加上诸多“宠客”措施,县城和游客的双向奔赴,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相比大城市,县城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一些“后起之秀”还应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道路、厕所等配套设施,积极营造透明、诚信、公正的旅游消费环境。迎得进人,也要留得住心。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相信更多的县城,也已经在路上。(央视三农)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