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盛演六十年 新生代接棒信心十足

发布时间:2024-11-05 13:06:05 来源: sp20241105

原标题:《白毛女》盛演六十年 新生代接棒信心十足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当熟悉的旋律响起,观众再度被跨越时空的经典所打动。

  昨晚,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上海芭蕾舞团携盛演60年的“传家宝”—— 芭蕾舞剧《白毛女》登台国家大剧院。

  作为国家大剧院泱泱国风·舞动经典系列参演剧目之一,《白毛女》的上演拉开了此次首演60周年演出庆典的序幕。

  60年前,中国原创芭蕾舞剧《白毛女》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芭蕾从无到有的突破,它是最早以“芭蕾”这一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芭蕾舞剧之一。

  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上海芭蕾舞团的青年演员挑起大梁。

  作为《白毛女》的第九代传承人,他们为这部经典红色芭蕾舞剧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曾经的辉煌

  用芭蕾的形式讲中国故事

  中国原创芭蕾舞剧《白毛女》不仅运用了外来芭蕾语汇,还借鉴了大量的民族民间舞、传统戏曲以及武术等素材,将现实与浪漫完美结合。

  作为舞剧不可或缺的灵魂,音乐在《白毛女》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这部舞剧中,原歌剧中的经典曲目如“北风吹”“扎红头绳”等得以保留,并吸收了大量华北地区民歌、戏曲等元素,采用管弦乐与民族乐器相结合的方式,使舞剧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感。

  “《白毛女》是海派芭蕾的起点,也是中国芭蕾的奠基作之一,由胡蓉蓉、傅艾棣、程代辉、林泱泱为代表的芭蕾元老带领上海市舞蹈学校师生共同创作。”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辛丽丽表示,“《白毛女》就像初升的太阳,照亮了芭蕾中国化、民族化的美好愿景。1979年,上海芭蕾舞团在《白毛女》剧组基础上成立,接下了传承经典的重任,也继承了《白毛女》中的艺术初心与情怀。”

  跨越六十载春秋,《白毛女》依旧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海内外演出总场次已超2000场,不仅演遍祖国大江南北,也曾在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美国、日本、朝鲜等国火热上演。在辛丽丽看来,《白毛女》对中国芭蕾艺术起到了一种精神引领的作用,“什么叫典雅?什么叫用芭蕾的形式讲中国故事?《白毛女》肯定是一个典范。它能流传到今天,是一种精神的存在。”

  老一辈的留恋

  60周年庆典演出搬出“传家宝”

  在60周年庆典这一重要时刻,“传家宝”《白毛女》再次登场,并请出最早执棒这部大型芭蕾舞剧的指挥家之一陈燮阳担任指挥。自1965年开始,陈燮阳便与《白毛女》结下了不解之缘,见证了《白毛女》从诞生到辉煌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此次庆典演出,陈燮阳的归来不仅是对过往辉煌的致敬,更是对未来传承的期许。

  当一头花白长发的陈燮阳登上指挥台时,台下的观众爆发出持久而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部舞剧不仅是我的艺术生涯的一部分,更是中国芭蕾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谈及这部陪伴了自己大半生的作品,陈燮阳充满了感情。

  “当年我26岁,刚刚大学毕业,作为指挥之一首次执棒,一切都觉得很新鲜,很兴奋,充满着朝气和向往。”对陈燮阳来说,半个多世纪前的芭蕾舞剧《白毛女》首演如在昨日,“《白毛女》的音乐融合了许多民间戏曲曲调,运用了歌剧《白毛女》中不少的旋律,由作曲家严金宣老师根据芭蕾舞的要求重新创作。”陈燮阳回忆说,“由于我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学过作曲,所以在指挥之外,我还参与了创作和配器。《白毛女》总谱的每一页上都有我参与过的痕迹,参与这部作品创作的人太多了,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为了最原汁原味地呈现《白毛女》的艺术魅力,此次60周年庆典演出还特别邀请了上海芭蕾舞团前灯光设计陆才根,他自1964年起担任《白毛女》灯光师。“我们这次用的是以前的老幻灯片,1965年最原汁原味的版本。”上海芭蕾舞团团长季萍萍说,“现在的技术更先进,多媒体也更好看了,但就是不如这个老幻灯片那么真实、好看,就像莫奈的画作一样。这就是我们的‘传家宝’。”

  经典的力量

  老带新、戏带人的传承与培养

  跨越六十载,《白毛女》不仅铸就了芭蕾艺术界的璀璨星辰,如石钟琴、茅惠芳、凌桂明等表演艺术家,更在传承的接力赛中,孕育了辛丽丽、汪齐风、杨新华等中国芭蕾的时代人物。陈真荣、季萍萍、范晓枫、吴虎生、戚冰雪等一代代芭蕾明星,也正是在《白毛女》的舞台上磨砺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每一代上海芭蕾舞团的首席和主要演员都从饰演“喜儿”“王大春”“白毛女”开启他们的艺术生涯。这些经典角色不仅锻炼演技和舞技,更让他们深刻理解了这部作品所蕴含的艺术精神和情感价值。

  “对于上海芭蕾舞团的舞蹈演员来说,《白毛女》是最熟悉、最首要的作品。这可不只是说老演员,直到现在为止,要跳‘白毛女’或者‘喜儿’,那肯定是芭蕾舞团的角儿。”用辛丽丽的话说,“是《白毛女》造就了我们每一代的演员”。

  作为上海芭蕾舞团的第二代“白毛女”,辛丽丽也是在前辈的指点中一步步成长为芭蕾时代人物的,“1979年我毕业公演就是演的《白毛女》,是这部作品成就了我。”而后,她也不负众望,继承了前辈的衣钵,带出了一批芭蕾明星。

  在传承的过程中,每一代演员都尽职尽责地做好《白毛女》的守护者。第一代“大春”的扮演者、80岁高龄的舞蹈家凌桂明每年数次到上海芭蕾舞团的排练厅,为新生代的演员们亲身示范,提供指导。上海芭蕾舞团副团长吴虎生长期泡在排练厅,将自己积累的舞台经验传授给年轻演员。这种老带新、戏带人的传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演员。

  时代的变迁

  在尊重原作基础上传承好经典

  “与老一辈演员相比,现在演员的条件越来越好了。”辛丽丽表示,根据演员的情况,芭蕾舞剧《白毛女》相比60年前的首演还是做了些许调整的。“在芭蕾技术方面增加了难度,增加了一些双人舞,其中‘王大春’这个角色的技术难度增加了很多,舞台调度大了很多,观众看起来也更流畅、好看。”

  这就对演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芭蕾舞团副团长吴虎生2003年进入上海芭蕾舞团,“我从进团就开始跳《白毛女》的群舞,跳了整整三年,经常在侧台看‘大春’跳,非常喜欢这个角色。‘大春’是一种坚毅的英雄形象,在舞台上是引领的作用,很吸引我。”在吴虎生看来,《白毛女》对于“王大春”这个角色的技术要求很高,“大跳、旋转都很多,对男主角的技术要求很高。”作为《白毛女》中“王大春”一角的代表人物,吴虎生对于这部作品的传承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我大概已经演出了《白毛女》超过200场,每一次的演出都是对经典的再诠释,也是对自己艺术追求的又一次挑战。”吴虎生深知,要传承好经典,首先必须尊重并延续角色原有的风格。“难点在于人物的刻画,因为老一辈艺术家创造了一个榜样,我们既要有自己的理解,但又不能脱离,不能跑偏。只有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情感与理解,才能让角色更加鲜活、立体。”

  除了技术之外,在吴虎生看来,《白毛女》沿用民族舞和戏曲动作,与现在的演员们从小接触的古典芭蕾不一样,也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接触过戏曲风格的年轻演员来说尤其如此。“这一块也是要花大功夫的,要多多训练,多向老前辈请教。”

  为了传承好经典,吴虎生不仅自己在舞台上兢兢业业,还积极参与到了《白毛女》的编导与教学中。在他看来,《白毛女》不仅是一部舞剧,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代表着中国芭蕾人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与不懈奋斗。“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部经典之作薪火相传,影响更多年轻一代的芭蕾舞者。”

  新生代的压力

  第九代接班人:跳出年代感最难

  此次庆典演出,饰演主角的是首席明星戚冰雪、“00后”主要演员许靖昆、郭文槿、主要演员张文君、赵美慈、冯子纯。作为《白毛女》的第九代传人,20岁出头的他们,从老一辈艺术家的手中接过接力棒,舞出了《白毛女》的精气神。

  对于新一代《白毛女》的演员来说,舞蹈技巧不是问题,毕竟他们从小习舞,古典芭蕾功底都很扎实。对他们来说,最难的是跳出年代感。“95后”的上海芭蕾舞团演员戚冰雪是2018年开始出演“喜儿”这个角色的,“每一次跳都很紧张,压力非常大。”《白毛女》是上海芭蕾舞团的看家戏,也是演员的试金石。虽然在《天鹅湖》《茶花女》《花样年华》等众多芭蕾舞剧中担纲过女主角,但对于戚冰雪来说,“喜儿”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我想做到的是让观众觉得我演的没那么洋气或者现代化,年代感对我们来说是很难把握的。”为了能让自己更贴近那个年代,戚冰雪查阅了很多资料,也从电影里汲取了很多灵感,“电影版是茅惠芳老师演的,要学习她的眼神是很难的,我尽量去感受他们当时演出时的情绪,而不是单纯地去学习某一个表情和眼神。”

  “00后”上海芭蕾舞团主要演员郭文槿也有同样的感受,“对我来说最大的难点就是跟角色的距离感,包括发力方式、表演方式和情感处理方式,都会跟我们平时古典芭蕾训练有很大的不同,更不要说其中还有戏曲、中国舞等元素。”在郭文槿看来,《白毛女》中跳舞的精气神跟现在有很大区别,“我已经做了挺多的努力想要往这个方向去靠近,每一个眼神、动作都精雕细琢,反复推敲与打磨,力求达到完美的境界。”这种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与执着精神正是《白毛女》能够传承至今并焕发出新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当下的思考

  年轻观众能否接受60岁的“经典”

  演出之前,陈燮阳还有些担心,“《白毛女》已经成为经典了,但是现在年轻的观众是否能接受?”对此,新一代的年轻演员们却丝毫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对于这部剧,他们反而是最有信心的。在戚冰雪看来,“这部剧太经典了,从编剧到音乐,到舞台呈现,特别能调动观众的情绪和情感,只要走进剧场,观众一下子就会被带入进去。”郭文槿也有同感,“‘00后’这一批观众,包括我自己,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也很敬畏,所以大家对《白毛女》这部戏都很感兴趣。作为演员,我能做的就是完整地把这个剧呈现到观众眼前,尽量保证它原汁原味,让观众拥有很好的观剧体验。”

  作为一部半个多世纪以前创作的经典作品,如何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从艺术价值来说,它确实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实现了西方芭蕾艺术和中国民族风格的完美结合。”在季萍萍看来,虽然《白毛女》的故事发生的年代与现在的观众有一定距离,但该剧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力量强大且深远,尤其对年轻人有巨大的引领作用,“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就是要用作品去感染观众,让大家真正能得到情感上的共鸣。《白毛女》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芭蕾艺术的原创精神,为芭蕾艺术注入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跨越60年时光,芭蕾舞剧《白毛女》历经岁月洗礼,成为几代人心中的共同记忆,沉淀出历久弥新的传世之作。这种鼓舞人心的力量,对年轻人具有巨大的引领作用。”

  本版文/本报记者 田婉婷

  统筹/满羿

(责编:孙红丽、申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