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基层民主自治之风劲吹

发布时间:2024-11-10 02:48:34 来源: sp20241110

   中新网 杭州10月4日电 题:探访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基层民主自治之风劲吹

  作者 郭其钰

  走进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上羊市街社区居委会,矗立着一座铜像——一名中年男子身体前倾,拉着一辆黄包车,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铜像刻画的人物叫陈福林,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位居委会主任。

  1949年10月23日晚,在杭州西牌楼小学礼堂内,上羊市街的200多名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昏黄的电灯下,他们用手中的选票选出了9名居委会委员,其中热心办事的陈福林以220多票当选为第一任居委会主任。彼时,24岁的陈福林是一名人力车夫。

  人力车夫当选“小巷总理”,自此,基层民主自治之风开始吹向中国大地的角角落落。

位于杭州市上城区上羊市街社区的陈福林铜像。受访者 供图

  早在2009年,为了搭建居民沟通桥梁,上羊市街社区党委发动党员群众自发成立了“邻里值班室”——从反映问题到调解矛盾、从接送孩子到浇花收衣,这间值班室是个什么都管的“万事通”。

  “小事不出楼道,大事不出社区,居民自己的事自己定,正是当初设立‘邻里值班室’的目的。”上羊市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郭子渊介绍。

  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管、大家办”,这个过程激发了社区最后一百米的自治活力。

  如今,在陈福林铜像对面,有一张桌子,叫做“民意小圆桌”,上羊市街社区的居民们经常坐在这里,你一言我一语地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像这样形状各异的议事桌子在上羊市街社区几乎随处可见,每年有100多场关于社区治理问题的激烈讨论都在这些桌子上展开。

  “碰到事情,居民们可以上‘民意小圆桌’,和社区、居委会以及各利益相关方一起讨论。大家坐下来聊,寻找问题的‘最优解’。”郭子渊表示,这是上羊市街社区传承了七十多年的自治智慧,也是现代社区的治理密码。

上羊市街社区的“民意小圆桌”。受访者 供图

  “目前,鼓楼花园小区的物业维修资金补建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大家的辛劳总算有了好结果。”不久前,在上羊市街社区居民代表会议上,社区党委副书记郁淇渐渐舒展了眉头。

  作为杭州市老旧小区维修资金补建工作首批试点,鼓楼花园小区2023年7月率先启动了这项工作。

  郁淇介绍,鼓楼花园于1998年建成交付,近年来随着房龄增大,涉及天井、外围雨水管、顶层平台、围墙等公共区域的维修压力越来越大。但由于小区中有约半数的业主没有通过房改政策购房,也正是因为这部分维修资金的空缺,难以申请使用维修资金,导致小区公共部分的维修难以进行。

  “这项试点工作给我们提供了破解难题的路径,但如何做通居民的工作却让我充满了忐忑。”郁淇说,方案一经公示,立刻就传出了对资金缴纳方式不信任的声音。

  居民有不理解,上羊“邻里110”的力量就发挥出来了。党员志愿者、居民骨干、网格员组成“邻里帮帮团”,挨家挨户听取居民意见建议,解释相关政策;“邻里值班室”搬到了小区值班室,方便为居民答疑解惑,畅通沟通渠道;按照时间节点召开“民意小圆桌”会议,汇总讨论遇到的问题。同时,社区还透明化工作流程,对缴纳维修资金的居民提供相关证明,打消大家的顾虑。

  经过每一位“上羊人”近一年的努力,这项原本被认为不可能的补建工作即将完成。

  在上羊市街社区,许多看似棘手的治理难题,几乎都是在“民意小圆桌”上讨论解决的。这份从邻里中生长、萌发出的自治活力历久弥新。

  从75年前居民们自己选出新中国第一位居委会主任开始,有地方发声、有权利决策的基层民主自治,正成为中国基层治理的“新枫景”。(完)

【编辑:曹子健】